杳燕·我的收藏夹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
转载 2005-4-21
 

加入WTO后,外国汽车可以长驱直入进入中国。面对这样的挑战,大家都显得经验不足。原先本土原有的汽车工业,在国家的过分“溺爱”下,像孩子一样被宠坏了。一汽、上汽、东风……在国家的政策羽翼保护下,生活过得很滋润,小资得很,只注重眼前利益,很少在新产品拓展方面下工夫。

在加入WTO后的这一段保护期,由于国家仍然对本土汽车实施地方保护政策,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特别明显的外来压力,只觉得车市丰富了,老百姓能买到更喜欢的车了,外国人赚钱的路数与中国人赚钱的路数不一样,形不成多大冲突,很多人便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正是在这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国外几大汽车业列强已经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进攻的步伐更是从来没有停歇。他们用领先于我们数十年的经验,用他们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轨迹一步步来圈定他们产品在中国车市的扩展战略,狼,真的来了!

产品输出策略

许多国外汽车通过同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这种合资手段成了他们逐步控制中国市场的通道。因为他们输出的仅仅是产品,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真正对我们的汽车工业发展有所帮助的技术。

德国大众公司与一汽、上汽合作,将自己的品牌引入中国,出现了桑塔纳、富康、捷达这“老三样”一二十年垄断中国市场的现象。桑塔纳在大街小巷开了20年,技术也一直保持了20年,几乎没有更新。德国人自己也不明白,这么一款在他们国家已经淘汰的汽车,在中国竟有这么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可笑的是,中国汽车这一二十年来掌握的,也是这些老掉牙的技术,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国外的汽车业巨头,却通过这种一本万利的方法,不需投入太多,就轻而易举赚取了大把人民币。德国大众在中国赚的钱,足以养活德国本部。

受了丰厚利益的刺激,国外汽车列强都纷纷涌入中国淘金,仿效德国大众的做法,只拿自己的产品与国内大型的汽车生产厂家合作,获取了巨额回报。

丰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丰田车享誉世界,但中国人买到的,只是那些技术品质属于中下档次的下三流产品。丰田公司与一汽、广汽合作,生产威驰和佳美。尽管在中国的威驰用的是不怎么样的TE发动机,真正的核心技术VVT-i发动机中国人通常是享受不到的,但10多万到20多万的价格,还是让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狠狠地赚了一笔。明明是“洋垃圾”,还美其名曰,因为“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

日本日产同样把蓝鸟这些淘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广州本田虽然号称与国际同步生产和销售,但实质上,国内的汽车品质却根本不能与国外相提并论。

中国的一些大型汽车厂家,以为拿到了合资合作项目,就可以高枕无忧,坐收金钱和利润,往往不考虑中国本身汽车行业是否得到长足的发展。殊不知,真正坐收渔利的是国外的这些老奸巨猾的汽车工业巨头们。中国本土汽车这样的心态,成了引狼入室的催化剂。

巨额利润

由于国家汽车政策的软弱,使人民压抑很久的购买欲望得不到满足,2001年至2003年,终于引发了车市井喷现象。进口车许可证从两三万元炒到了十多万元、数十万元,许可证成了稀缺物品,也导致了汽车市场上供应不足引发的很多车价格虚高。广本、花冠、蓝鸟……什么车都宣称紧缺,什么车都加价,甚至连奇瑞QQ也走进加价的队伍。厂家和商家都一起迈入追求最高利润的阵营中去,这让我们想到当年美国淘金运动的疯狂。

在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年代,买汽车出现了商品经济短缺年代才会有的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

由于汽车在一个阶段内成了短缺产品,从而引发了汽车厂家大量投产、经销商投资4S店过热。很多砸巨款追求最大利益的现象丛生。这立马导致了钢材价格上涨、原油紧张、水泥热卖……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国家不得不对过热行业进行宏观调控。首先提高银行准备金1%,其次拉动消费房产与汽车带动其他行业,对国民经济产生很大作用。

宏观调控之后,消费得到压制,今年1月份到4月份,许多车商和厂商因为汽车大量囤积,纷纷跳水,特别是高价车,是打压的重点。因此,这一波的车市降价的风潮是从打压高价车开始的,其降价线路图是:高价车价向中端车价靠拢,中端车价不得不跟随调价,向低端车价靠拢,低端车价就立马受到冲击。奇瑞、中华、吉利,面临的处境让人非常担忧。三万多左右成本的吉利,去年年产量是3万台,如果全部卖光的话,毛利大概有15亿元。而生产准备要准备10万元,生产工人3000人要养活,大笔的固定资产折旧……这样算下来,吉利要创新,科研经费肯定不充足。而国外一个汽车项目的研发资金是几十个亿到数百个亿。

国产车是否能在降价中获得生存的空间,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能否在困境中崛起,在目前乃至今后仍然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国外列强的中国战略

华晨宝马卖得很高,德国人为此很牛——“好车就要卖好价”。但市场表现一直很差,特别是70多万的宝马表现特别差。而现在原装新上市宝马包括完税的成本,也只需60多万。华晨宝马合资,少了许多手续,仍然要价如此之高,当然会被市场抛弃。

打压消费欲望第一就是打压高价车,今年第一轮的降价是高端车的降价。2005年进口车许可证的取消风险已经提前释放。有些排量适合市民使用的外国车尚没有进来,一旦这批车进入中国,那么现在1.5升小排量的国产车几乎没有市场。真正的决战将会在明年提前上演。

宝马合资以后,5系3系都不接受进口车订单,不向中国出口,以为就这样中国人就会买国产宝马了。宝马把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在中国市场卖得都是价高质次的产品。而日本的本田采用的也是“饥饿疗法”。但是,市场不是由厂家说了算的。上海大众原先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现在剩下只有百分之三四十。几大汽车公司的垄断格局被打破,有竞争,才会有发展。

当竞争加剧,车市趋冷,厂家开始发现奶酪没有了,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大众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市场是不是真正适销对路。宝马3系6月底上市,7月发现利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包括新上市的标致307,竞争力应该是蛮强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广州本田与上海通用原先是中国汽车舞台上最善于炒作的两大生产商,也觉得利润大滑坡。原装风度29万,佳美32万,品质比广本和别克君威好得多,凭什么要买广本和君威?人们没有理由去买你的广州本田和别克君威。

为了维持既得的中国利益,不少日系车、德系车等采取了取消原装车的订单,保护其合资品牌的做法,来保护它价高物次的“洋垃圾”。接下来,丰田也会通过一些方法控制原装品牌。



【返回首页】【返回笔记本】
 
My homepage 杳燕 Copyright 2002-2003
给我写信